□本報記者滕璐 本報通訊員陳偉偉
7月22日是大暑節(jié)氣,也是初伏的日子,一年中最炎熱潮濕的時節(jié)來了。此時陽氣鼎盛,也預示著由陽轉(zhuǎn)陰的開始。寧津縣人民醫(yī)院中醫(yī)科主任李仲敏提醒,養(yǎng)生需把握“三不過”原則,即不過多出汗、不過度貪涼、不過于進補,科學調(diào)養(yǎng),方能安然度夏。
不過多出汗:天氣炎熱時,出汗是自然調(diào)節(jié),但過度出汗耗氣傷津。避免在烈日下劇烈運動,可以早晚溫度低的時候,選擇比較溫和的運動;少量多次補充水分,最好是溫水、淡鹽水;及時避暑降溫,勤換被汗浸濕的衣物。
不過度貪涼:過度貪涼損傷陽氣,毛孔張開時易受寒邪入侵??照{(diào)溫度適中,室內(nèi)外溫差保持在5℃至7℃,避免冷風直吹;不要大量急速飲用冰水或冷飲,狂吃冷食;生冷瓜果適量;出汗后不立即沖冷水澡或進入低溫環(huán)境。
不過于進補:暑濕困脾,過度進補反而增加負擔。飲食清淡為主,七分飽;多吃時令瓜果,如黃瓜、冬瓜、絲瓜,可以喝綠豆湯;少食辛辣油膩食物;可適當吃苦,如苦瓜、蓮子心,起到清熱的作用。
老年人應防心臟病??梢员3智榫w平和;多飲綠豆湯等消暑飲品,少吃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如油條、年糕、羊肉等;早晚散步1至2公里,忌過量。
中青年人防過勞癥。每天保證6至8小時睡眠;飲食營養(yǎng)不可少,加班時可適當吃宵夜,如酸奶、面包、綠豆粥等,補充營養(yǎng)又消暑降溫;減少長時間待在密閉空調(diào)房內(nèi),注意多通風。
兒童防脾胃病。盡量用自制冰鎮(zhèn)綠豆湯、粥替代冷飲;每次吃冷飲不能太多,一天最多喝1至2杯冷飲或吃1根冰棍;運動后、飯前不馬上喝冷飲,以防引起胃腸痙攣或影響食欲。